骆姓社区论坛  骆氏宗亲论坛
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4599|回复: 0

瓯骆相攻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4-26 08:27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您好,5秒钟免费注册会员哟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免费注册

x
瓯骆相攻(公元前135年)

《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》:“至建元六年,闽越击南越。南越守天子约,不敢擅发兵击而以闻。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,大农韩安国出会稽,皆为将军。兵未踰岭,闽越王郢发兵距险。其弟余善与相﹑宗族谋曰:“王以擅发兵击南越,不请,故天子兵来诛。今汉兵觽强,今即幸胜之,后来益多,终灭国而止。今杀王以谢天子。天子听,罢兵,固一国完;不听,乃力战;不胜,即亡入海。”皆曰“善”。即鏦杀王,使使奉其头致大行。大行曰:“所为来者诛王。今王头至,谢罪,不战而耘,利莫大焉。”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,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。诏罢两将兵,曰:“郢等首恶,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。”乃使郎中将立丑为越繇王,奉闽越先祭祀。
余善已杀郢,威行于国,国民多属,窃自立为王。繇王不能矫其觽持正。天子闻之,为余善不足复兴师,曰:“余善数与郢谋乱,而后首诛郢,师得不劳。”因立余善为东越王,与繇王并处。”
(到建元六年(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八月),闽越(主要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。王城在城村(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),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)攻打南越(辖境在今广东、广西及越南大部分地区,都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)。当时的统治者是文王赵胡)。南越遵守天子的约束,不敢擅自发兵回击,而把这事报告天子。天子派遣大行(官名,即大行令。为九卿之一,掌接待诸侯王,安排朝会、封授等仪式,秩中二千石。后改称大鸿胪)王恢领兵走出豫章(郡名,治所在南昌(今属江西)),大农(官名,即大农令。为九卿之一,掌管全国农业、手工业及商业的生产与经营,管理全国租赋收入和朝廷开支。秩中二千石。后改称大司农)韩安国走出会稽,都担任将军之职。他们的军队还未越过阳山岭,闽越王驺郢(亦书骆郢)就派出军队守在险要的地方,对抗汉朝军队。郢的弟弟驺馀善(亦书骆余善)乃就和东越(都东瓯(今浙江省温州市))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:“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,没有向天子请示,所以天子派兵来讨伐。如今汉朝军队众多而强大,现在就是侥幸战胜他们,天子以后必然还会派更多的军队来,直到把我们国家消灭为止。现在如果我们把国王杀了,向天子谢罪,天子要是接受了我们的要求,就能停止战争,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。如果天子不理睬我们的谢罪表现,我们就奋力战斗,要 是不能取胜,我们就逃到海里去。”大家都说:“好主意!”于是就用铁把小矛杀死了驺郢,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王恢。王恢说“我军来这里就是为了诛杀东越王,现在王的头已经送到,东越也已谢罪,没有打仗就消除了祸患(“耘”,集解徐广曰:“汉书作‘殒’。耘义当取‘耘除’。或言耘音于粉反,此楚人声重耳。陨耘当同音,但字有假借,声有轻重。”),没有比这再大的好处了。”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,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韩安国,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,报告天子。天子下诏书,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,说:“东越王郢等首先作恶,只有无诸的孙子繇君丑没有参与这个阴谋。”天子便派郎中将(官名。统领郎中,守护宫殿门户,属郎中令。依所统不同,分称为车将、户将、骑将。秩比千石)去立驺丑(亦书骆丑)当越繇王,奉行对闽越王的祭祀之礼。
余善杀了郢以后,他的威望传布全国,国中的百姓多半归属于他,他就暗中自立为王。繇王不能矫正他的民众的错误,使他们保持正道。天子听到这事后,认为不值得为余善的事再兴师动众,说:“余善屡次同郢阴谋作乱,以后却首先杀了郢,使汉军得以避免劳苦。”于是就立余善做东越王,同繇王同时并处。)
《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》:“(南越王赵佗)至建元四年卒。佗孙胡为南越王。此时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,胡使人上书曰:“两越俱为藩臣,毋得擅兴兵相攻击。今闽越兴兵侵臣,臣不敢兴兵,唯天子诏之。”
于是天子多南越义,守职约,为兴师,遣两将军往讨闽越。兵未踰岭,闽越王弟余善杀郢以降,于是罢兵。
天子使庄助往谕意南越王,胡顿首曰:“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,死无以报德!”遣太子婴齐入宿韂。谓助曰:“国新被寇,使者行矣。胡方日夜装入见天子。”助去后,其大臣谏胡曰:“汉兴兵诛郢,亦行以惊动南越。且先王昔言,事天子期无失礼,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。入见则不得复归,亡国之势也。”于是胡称病,竟不入见。后十余岁,胡实病甚,太子婴齐请归。胡薨,谥为文王。”
(南越王赵佗(亦称“尉佗”)至建元四年(公元前136年)去世(集解徐广曰:“皇甫谧曰越王赵佗以建元四年卒,尔时汉兴七十年,佗盖百岁矣。”)。赵佗的孙子赵胡当了南越王。这时闽越王骆郢发动战争,攻打南越边境城镇,赵胡派人向汉天子写信说:“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的藩臣,不能擅自发兵相互攻击。如今闽越发兵侵犯臣,臣不敢发兵抗击,希望天子下诏书处理这事。”于是天子赞扬南越有忠义行为,遵守职责和盟约,为他们出兵,派遣两位将军(索隐王恢﹑韩安国)前去讨伐闽越。汉军还没越过阳山岭,闽越王的弟弟骆余善杀死了郢,投降了汉朝,于是停止了讨伐行动。
汉天子派庄助(后世史家避东汉明帝讳,改“庄”为“严”,遂称其为严助)去向南越王讲明朝廷的意思,赵胡深深叩头说:“天子是为臣发兵讨伐闽越的,就是臣死了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!”赵胡就派太子赵婴齐到朝廷去充当宿卫。他又对庄助说:“国家刚刚遭受敌人的侵略,请使者先走吧。赵胡正在日夜准备行装,去京城朝见天子。”庄助离开后,他的大臣向赵胡进谏说:“汉朝发兵诛杀郢,也是用这个行动来警告南越。而且先王过去曾说过,事奉天子,只希望不要失礼,重要的是不可因为爱听使者的好话而去朝见天子。要是去朝见天子就不能再回来了,这是亡国的形势啊。”于是赵胡就以生病为借口,最终也没去朝见汉天子。过了十多年(公元前122年),赵胡真病得很严重,太子婴齐请求回国。赵胡死了(赵胡的墓葬于一九八三年六月被发现,位于今广州市象岗山,即著名的“南越王墓”。内有随葬器物数千件,并发现刻有“文帝行玺”的龙纽金印,表明其在国内亦曾使用帝号。出土器物证实墓主系第二代南越王赵昧,在国内自称文帝,与赵胡系一人。有些学者认为史籍中的赵胡系赵昧之误,目前尚无定论),加给他文王的谥号(谥法“经纬天地曰文;道德博闻曰文;慈惠爱民曰文;愍民惠礼曰文;赐民爵位曰文;勤学好问曰文;博闻多见曰文;忠信接礼曰文;能定典礼曰文;经邦定誉曰文;敏而好学曰文;施而中礼曰文;修德来远曰文;刚柔相济曰文;修治班制曰文;德美才秀曰文;万邦为宪、帝德运广曰文;坚强不暴曰文;徽柔懿恭曰文;圣谟丕显曰文;化成天下曰文;纯穆不已曰文;克嗣徽音曰文;敬直慈惠曰文;与贤同升曰文;绍修圣绪曰文;声教四讫曰文”)。)
《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》:“闽越复兴兵击南越。南越守天子约,不敢擅发兵,而上书以闻。上多其义,大为发兴,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。淮南王安上书谏曰:
陛下临天下,布德施惠,缓刑罚,薄赋敛,哀鳏寡,恤孤独,养耆老,振匮乏,盛德上隆,和泽下洽,近者亲附,远者怀德,天下摄然,人安其生,自以没身不见兵革。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,臣安窃为陛下重之。
越,方外之地,发文身之民也。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。自三代之盛,胡越不与受正朔,非强弗能服,威弗能制也,以为不居之地,不牧之民,不足以烦中国也。故古者封内甸服,封外侯服;侯卫宾服,蛮夷要服,戎狄荒服,远近势异也。自汉初定已来七十二年,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,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。
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,处溪谷之间,篁竹之中,习于水斗,便于用舟,地深昧而多水险,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,虽百不当其一。得其地,不可郡县也;攻之,不可暴取也。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,相去不过寸数,而间独数百千里,阻险林丛弗能尽著。视之若易,行之甚难。天下赖宗庙之灵,方内大宁,戴白之老不见兵革,民得夫妇相守,父子相保,陛下之德也。
越人名为藩臣,贡酎之奉,不输大内,一卒之用不给上事。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,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。且越人愚戆轻薄,负约反覆,其不(可)用天子之法度,非一日之积也。一不奉诏,举兵诛之,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。
间者,数年岁比不登,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,赖陛下德泽振救之,得毋转死沟壑。四年不登,五年复蝗,民生未复。今发兵行数千里,资衣粮,入越地,舆轿而逾领(岭),拖舟而入水,行数百里,夹以深林丛竹,水道上下击石,林中多蝮蛇猛兽,夏月暑时,欧(呕)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,曾未施兵接刃,死伤者必众矣。前时南海王反,陛下先臣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,以其军降,处之上淦。后复反,会天暑多雨,楼船卒水居击櫂,未战而疾死者过半。亲老涕泣,孤子啼号,破家散业,迎尸千里之外,裹骸骨而归。悲哀之气数年不息;长老至今以为记。曾未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。
臣闻军旅之后,必有凶年,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;感天地之精,而灾气为之生也。陛下德配天地,明象日月,恩至禽兽,泽及草木,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,为之凄怆干心。今方内无狗吠之警,而使陛下甲卒死亡,暴露中原,沾渍山谷,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,朝不及夕,臣安窃为陛下重之。
不习南方地形者,多以越为人众兵强,能难边城。淮南全国之时,多为边吏,臣窃闻之,与中国异。限以高山,人迹所绝,车道不通,天地所以隔外内也。其入中国必下领(岭)水,领(岭)水之山峭峻,漂石破舟,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。越人欲为变,必先田余干界中,积食粮,乃入伐材治船。边城守候诚谨,越人有入伐材者,辄收捕,焚其积聚,虽百越,奈边城何!且越人绵力薄材,不能陆战,又无车骑弓弩之用,然而不可入者,以保地险,而中国之人不能(耐)其水土也。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十万,所以入之,五倍乃足,輓车奉饷者,不在其中。南方暑湿,近夏痒热,暴露水居,蝮蛇蠚生,疾病多作,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,虽举越国而虏之,不足以偿所亡。
臣闻道路言,闽越王,弟甲弑而杀之,甲以诛死,其民未有所属,陛下若欲来内(纳),处之中国,使重臣临存,施德垂赏以招致之,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,若陛下无所用之,则继其绝世,存其亡国,建其王侯,以为畜越,此必委质为藩臣,世共(供)贡职。陛下以方寸之印,丈二之组,填(镇)抚方外,不劳一卒,不顿(钝)一戟,而威德并行。今以兵入其地,此必震恐,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,必难兔逃入山林险阻。背而去之,则复相群聚;留而守之,历岁经年,则士卒罢(疲)倦,食粮乏绝,男子不得耕稼树种,妇人不得纺绩织纴,丁壮从军,老弱转晌,居者无食,行者无粮。民苦兵事,亡逃者必众,随而诛之,不可胜尽,盗贼必起。
臣闻长老言,秦之时尝使尉屠睢击越,又使监禄凿渠通道。越人逃入深山林丛,不可得攻。留军屯守空地,旷日引久,士卒劳倦,越出击之。秦兵大破,乃发適(谪)戍以备之。当此之时,外内骚动,百姓靡敝,行者不还,往者莫反(返),皆不聊生,亡逃相从,群为盗贼,于是山东之难始兴。此老子所谓“师之所处,荆棘生之”者也。兵者凶事,一方有急,四面皆从(耸)。臣恐变故之生,奸邪之作,由此始也。《周易》曰:“高宗伐鬼方,三年而克之。”鬼方,小蛮夷;高宗,殷之盛天子也。以盛天子伐小蛮夷,三年而后克,言用兵之不可不重也。
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,言莫敢校也。如使越人蒙徽(侥)幸以逆执事之颜(雁)行,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,虽得越王之首,臣犹窃为大汉羞之。陛下以四海为境,九州为家,八薮为囿,江汉为池,生民之属皆为臣妾。人徒之众足以奉千官之共(供),租税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。玩心神明,秉执圣道,负黼依(■),冯(凭)玉几,南面而听断,号令天下,四海之内莫不响应。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,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,则泽被万世,传之子孙,施之无穷。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,夷狄之地何足以为一日之间,而烦汗马之劳乎!《诗》云“王犹(猷)允塞,徐方既来”,言王道甚大,而远方怀之也。
臣闻之,农夫劳而君子养焉,愚者言而智者择焉。臣安幸得为陛下守藩,以身为障蔽,人臣之任也。边境有警,爱身之死而不毕其愚,非忠臣也。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!
是时,汉兵遂出,未逾领(岭),适会闽越王弟余善杀王以降。汉兵罢。上嘉淮南之意,美将卒之功,乃令严助谕意风(讽)指(旨)于南越。南越王顿首曰:“天子乃幸兴兵诛闽越,死无以报!”即遣太子随助入侍。
助还,又渝淮南曰:“皇帝问淮南王:使中大夫玉上书言事,闻之。朕奉先帝之休德,夙兴夜寐,明不能烛,重以不德,是以比年凶灾害众。夫以眇眇之身,托于王侯之上,内有饥寒之民,南夷相攘,使边骚然不安,朕甚惧焉。今王深椎重虑,明太平以粥朕失,称三代至盛,际天接地,人迹所及,咸尽宾服,藐然甚惭。嘉王之意,靡有所终,使中大夫助谕朕意,告王越事。”
助谕意曰:“今者大王以发屯临越事上书,陛下故遣臣助告王其事。王居远,事薄遽,不与王同其计。朝有阙(缺)政,遗王之忧,陛下甚恨之。夫兵固凶器,明主之所重出也,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乱,非兵,未之闻也。汉为天下宗,操杀生之炳,以制海内之命,危者望安,乱者邓(仰)治。今闽越王狼戾不仁,杀其骨肉,离其亲戚,所为甚多不义,又数举兵侵陵百越,并兼邻国,以为暴强,阴计奇策,入燔寻阳楼船,欲招会稽之地,以践勾践之迹。今者,边又言闽王率两国击南越。陛下为万民安危久远之计,使人谕告之曰:‘天下安宁,各继世抚民,禁毋敢相并。’有司疑其以虎狼之心,贪据百越之利,或(惑)于逆顺,不奉明诏,则会稽、豫章必有长患。且天子诛而不伐,焉有劳百姓苦士卒乎?故遣两将屯于境上,震威武,扬声乡(响)。屯曾未会,天诱其衷,闽王陨命,辄遣使者罢屯,毋后农时。南越王甚嘉被惠泽,蒙休德,愿革心易行,身从使者入谢。有狗马之病,不能胜服,故遣太子婴齐入侍;病有瘳,愿伏北阙,望大廷,以报盛德。闽王以八月举兵于冶南,士卒罢(疲)倦,三王之众相与攻之,因其弱弟余善以成其诛。至今国空虚,遣使者上符节,请所立,不敢自立,以待天子之明诏。此一举,不挫一兵之锋,不用一卒之死,而闽王伏辜,南越被泽,威震暴王,义存危国,此则陛下深计远虑之所出也。事效见(现)前,故使臣助来谕王意。”
于是王谢曰:“虽汤伐染,文王伐崇,诚不过此。臣安妄以愚意狂言,陛下不忍加诛,使使者临诏臣安以所不闻,臣不胜厚幸!”助由是与淮南王相结而还。上大说(悦)。”
(闽越又兴兵攻打南越。南越遵守和汉天子的约定,不敢擅自发兵,上书将此事奏告汉武帝。武帝赞赏南越的做法,大发援兵,派两位将军(指王恢、韩安国)领兵诛伐闽越。
淮南王刘安上书劝阻说(以下是《上书谏伐南越》):陛下君临天下,施行德政布施恩惠,缓减刑罚,减轻赋敛,怜悯鳏寡,体恤孤独,供养老人,救济贫困,皇上成就的德政,使下民感受恩泽而内心平和,近处的亲近顺附,远处的思念皇上的恩德,天下安定,人人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,自然终身看不到战争。现在听说有官吏领兵将要诛伐闽越,臣下刘安私下替陛下诘难这种做法。
越人居住在方外之地,是剪发纹身之民((iian)发:即断发,文身:身上刺画有色的图案或花纹,通鉴胡三省注:应劭曰:越人常在水中,故断其发,文其身,以象龙子,欲不见伤害)。不能用中原的法令制度来治理。从夏、商、周三代盛世,胡越就不接受中原的教化,不强大就不能制服,无威信则难以控制,中原人认为那地方不可居住,越民不可治理,不值得烦劳中原(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地不可居而民不可牧养也)。所以古时候封内甸服,封外侯服,侯卫宾服,蛮夷要服,戎狄荒服,这是因为远近形势不同呀。从汉初平定天下以来已经七十二年,吴越之民互相攻击的事不可胜数,然而汉天子未曾举兵进入其地。臣听说越人没有城郭邑里,居住在溪谷间、竹林中,熟习水战,惯于用船。其地多草木与水险,中原人不知道那里的地势险阻就进入他们的地盘,即使百人也不如他们一人。得到他们的土地,不能设置郡县治理;发兵攻打,不能短时攻取。按地图观察他们的山川要塞,相距不过寸许,而实际距离有数百上千里,而且险阻丛林地图也不能详尽记载(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不能尽载于地图也)。看起来好像容易,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。汉朝天下依赖祖宗的神灵保佑,四境之内安定,白发老人没见过打仗,人民得以夫妇相守,父子相保,这都是陛下的恩德啊。越人名为藩臣,不奉献珍奇之贡给朝廷府库(大内:都内,国家宝藏之处(应劭说)。《百官表》云:治粟内史属官有都内令丞。姚鼐说:“若汉初之制,则治粟内史自掌谷票,大内自掌财货。故《景帝纪》云:“中六年以治粟内史为大农,以大内为二千石,置左右内官,属大内。’(引见《史记》)是大农、大内各为一职之征也。淮南上书在建元六年,其时大内之官因在,及后更定官制,裁大内之官,而左右内官之名亦去,更设均输、平准、都内之官,以领左右内官之旧职,而皆属于大司农,然则大司农诚掌谷货矣。若为治粟内史之时,但掌谷耳。”此为一说,难以确定。通鉴胡三省注:贡者,以土产之物来贡也。酎者,三重酿醇酒也;味厚,故以荐宗庙也。汉制:于正月旦作酒,八月成,曰酎。酎之言纯也,八月尝酎于太庙,诸侯王各出金助祭,所谓酎金也。大内,都内也,国之宝藏。班表,治粟属官有都内令、丞。言越国僻远,既不输土贡,又不输酎金于中国,得其地无益也。),也不参加宗庙之祭,即使皇上使用他们一个士兵,也不供给。他们自己互相攻打,陛下却发兵救援他们,这是反过来疲劳中原人于蛮夷之地啊。况且越人愚昧不明事理轻佻浮薄,违背协约,反覆无常,他们不遵天子的法令制度,由来已久。一旦不听诏令,就举兵诛伐他们,臣下恐怕以后战争没有停息的时候。
近来,数年屡屡歉收,人民卖爵赘子来接济衣食(通鉴胡三省注:如淳曰: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,名曰赘子,三年不能赎,遂为奴婢。师古曰:赘,质也。一说云:赘子者,谓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婿),依赖陛下施布德泽拯救他们,才得以免于转死沟壑。连续四年歉收,第五年又发生蝗灾,百姓的生计还没恢复。现在发兵远行数千里,携带衣粮,深入越地,以肩舆类的交通工具翻山越岭(通鉴胡三省注:轿,竹舆车,江南人又谓之篮舆。领,山岭也。不通舟车,故用肩舆以行),曳着船逆水而上,行走数百上千里,穿行于深林竹丛,水面水下乱石触船(通鉴胡三省注:谓水道多巨石,船行上下,皆与石相击触也),丛林中多有蝮蛇猛兽(通鉴胡三省注:应劭曰:蝮蛇,一名虺。蠚,螫也,螫人手足,则割去其肉,不然则死。师古曰:尔雅及说文皆以为蝮即虺也,博三寸,首大如擘。而郭璞云:各自一种蛇,其蝮蛇,大头,细颈,焦尾,色如绶文,文间有毛似猪鬣,鼻上有针,大者七八尺,一名反鼻,非虺之类也。以今俗名证之,郭说得矣。虺若土色,所在有之,俗呼土虺。其蝮惟出南方),夏季炎热时节,呕吐、腹泄、霍乱等疾疫不断流行,还没交兵打仗,就一定有很多士兵死伤了。文帝时,南海王反叛,陛下、先臣(通鉴胡三省注:文颖曰:先臣,淮南厉王长(刘长)也,间忌,人姓名也。师古曰:淮南王传作“简忌”,此本作“间”,传写字误省耳。左传有鲁大夫简叔)先派遣将军间忌领兵攻击,因为南海王军队投降,把他们安置在上淦(通鉴胡三省注:班志,豫章郡有新淦县(在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。应劭注云:淦水所出。上淦,盖淦水之上流也)。后来南海王又反叛,时逢天热多雨,楼船兵常居舟中水上,再加一再击水行舟之役,还没打仗就患病死了超过一半(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言常居舟中水上,而又有击棹行舟之役,故多死也)。亲老涕泣,孤子啼号,破家散业,到千里之外去迎运尸体,包里骸骨运回家乡。悲哀的气氛数年都没有消失,老年有德的人至今还作为教训记着。尚未进入越人居住的地方而祸患就已达到这种地步了。
臣听说战争之后,必有凶年,就是说百姓各自用自己的愁苦之气,迫于阴阳之和,感受天地精气,因此灾气就产生了。陛下的德行配合天地,明察事物如同曰月照耀,恩惠至于禽兽,德泽施及草木,即使有一个因为饥寒而未能终享天年的人,就为他伤感悲痛。现在四境之内没有兵乱的警报,却使陛下士兵死亡,曰晒露淋于中原,跋涉转徙于山谷,因为有兵难,边城也早闭晚开(谓边城因兵难早闭晚开),边民忧虑危亡,担心朝不保夕,臣下刘安私下里替陛下诘难这种做法。
不熟悉南方地形的人,多认为越地入众兵强,能够在边境城池作难。淮南国没有分为三国的时候(汉文帝前元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“徙淮南王喜(刘喜)复为城阳王,刘安为淮南王,刘勃为衡山王,刘赐为庐江王。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全国,谓未分为三之时也,淮南人于边为吏,与越接境,故知其地形也),有许多在和越相接的边境地区做过官吏的人,臣下听他们说,越和中原风土人情不同。越和中原交界处受高山限制,人迹罕至,车道不通,这是天地用来隔绝内外呀。越要进入中原必须走南岭间的水道(指建昌之四望岭、杉岭水出盱江者(郭嵩焘说)。通鉴胡三省注:领水,即赣水也;班志所谓彭水出豫章南壄县东入湖汉水,庾仲初所谓大庾峤水北入豫章注于江者是也。漂石破舟,言三百里赣石),水道两边高山峻峭,水流湍急,能漂转大石触破舟船,不能用大船载运粮食行驶。越人要发动变乱,必定要先在余干(县名。一作“余汗”。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县。通鉴胡三省注:班志,豫章郡有余汗县。应劭曰:汗,音干。今饶州余干县,汉古县名也)境内垦田,积聚粮食,然后才进山砍伐树木修造船只(越人之船不能过岭,故须在岭北另行治船)。如果边城的守将和侦察人员忠诚细心,一发现越人有进山砍伐树木的,就逮捕他们,并焚烧他们积聚的树木,即使一百个越,又能把边城怎么样!况且越才力薄弱,不能陆战,又无车骑弓弩等战具,但是却不能攻入其地,这是因为越人据保险要之地,而且中原的人不能适应那里的水土。臣下听说越人士兵不下数十万,所用来进攻越人的军队,需五倍于越才够,拉车运送粮饷的还不包括在内。南方暑湿,近夏盛热,曰晒夜露,住在水上,蝮蛇等毒物滋生,疾疫经常流行,士兵没打仗就病死的占十分之二三,即使把越人全部俘虏了,也不能抵偿所死亡的人。
臣下听路人说,闽越王的弟弟甲(弟甲:犹弟某。淮南王上书时不知其名,故谓之甲,实是弟余善)因欲弑兄而被处死,他被处死以后,其民未有所归。陛下如果想使他们归附内地,住在中原,可以派大臣去慰问,施布恩德赏赐招抚他们,这样他们必定携幼扶老来归附圣德,如果陛下认为甲的属民没有用,就接继其断绝了的世系,保存其灭亡的国家,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王侯,以此蓄养越人,这样越人必定归顺为藩臣,世世进献贡赋。陛下用方寸大小的印,一丈二尺长的印绶,镇抚方外,不劳一兵,不钝一戟,而能威德并行。现在用兵进入其地,这样必使越人震动恐惧,认为有的官员要屠杀灭绝他们,必定会像野雉、兔子一样逃进深山密林险阻之地。军队一离开,越人就又互相群聚;留守在那里,长年累月,就会使士兵疲倦,粮食缺少以至断绝,男子不能耕稼植种,妇女不能纺织,丁壮参军打仗,老弱转运粮饷,居家的无食,行路者无粮。百姓苦于兵事,逃亡的必多,随时诛杀,也不能禁绝,盗贼必定兴起。
臣下听年老有德的人说,秦朝时曾派郡都尉屠睢攻越,又派监禄开凿灵渠打通道路(公元前214年,从今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北开凿了灵渠,沟通了湘江和漓江,以便交通运粮)。越人逃入深山密林,秦军无法进攻。留下军队驻守空地,旷El持久,士卒劳倦,越人就从深山密林中出来袭击他们。秦兵大败,于是征发罪人守边地,防备越人。在这个时候,内外骚动,百姓生业败坏,行者不还,往者不返,民不聊生,逃亡者相互跟从,群聚而成盗贼,因此山东之难开始发生。造就是老子所说的“师之所处,荆棘生之(引文见《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》。谓兴师残余,致使田亩荒芜)”啊。战争是凶险的事,一处有危急,四面都跟从。臣下担心变故的发生,奸邪的兴起,从伐越开始啊。《周易》说:“高宗征伐鬼方,三年才攻克他们(见《易·既济》。高宗:商王武丁。鬼方:古族名。商周时活动于今陕西西北境。武丁时曾与鬼方作战三年)。”鬼方是小蛮夷,高宗是殷朝的大天子。以大天子征伐小蛮夷,三年以后才攻克,这就是说用兵不能不慎重啊。
臣下听说天子的军队只有征伐而没有真正的战争,就是说没有人敢与天子的军队较量强弱、论辩曲直(伐罪而吊其民,故言“莫敢校”(王先谦说)。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校,计也;不敢与计强弱曲直)。如果让越人图侥幸而违逆执事者的命令,稍有不备而使贱役之入逃走,即使斩获越王的首级,臣仍私下替大汉朝感到羞惭。陛下以四海为边境,九州为家园,八薮为苑囿(“薮“,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。谓鲁有大野,晋有大陆,秦有杨汗,宋有孟诸,楚有云梦,吴越之间有具区,齐有海隅,郑有圃田(颜师古说)),江汉为池塘,生民之类都归陛下统治。人口之众足以供给百官之用,租税之收能够满足乘舆之御。专心致志明智如神,执行圣道,背对绘有白黑色斧形花纹的屏风,凭倚玉几,面朝南坐着听取臣子的奏告,决断要事,号令天下,四海之内无不响应。陛下垂布德惠来润泽养育臣民,使庶民安居乐业,那么德泽就能延及万世,传给子孙,散布无穷。天下安定就像泰山在四面联系起来一样,夷狄的地方哪儿值得作为一日闲暇之娱,而烦动汗马之劳呢!《诗经大雅常武》说“王道的信义充满天下,徐方淮夷都来归服(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大雅常武之诗也。允,信也;塞,满也,言王道信充满于天下,则徐方、淮夷尽来服也)”,就是说王道很大,而远方归向啊。
臣下听说,农民勤劳耕种,收获五谷来供养君子;愚笨的人说出自己的见解,供聪明的人选择。臣下刘安有幸能为陛下守卫藩国,用身体作为障蔽,是人臣的职责。边境有警,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敢全部进献自己的愚见,不是忠臣。臣下刘安私下忧虑将帅率领十万大军所做的却是一位使臣的使命呀(通鉴胡三省注:师古曰:言汉发一使镇抚之,则越人宾服,不烦兵往)!
淮南王刘安的奏书送达长安时,汉兵已经出发了,还没有越过南岭,正好碰上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杀死闽越王投降,汉军就罢兵回去了。皇上嘉奖淮南王刘安的忠心,褒美将士们的功劳,于是命令严助把天子的意旨讽告南越。南越王(赵佗之孙,名胡)叩首说:“天子是宠幸我而发兵诛伐闽越,用死也无法报答!”立即派太子随严助入汉侍奉。
严助返回长安,又奉命出使淮南,传达皇帝的谕旨说:“皇帝问候淮南王:你派中大夫玉上书论说伐越的事,都知道了。朕承继先帝美好的德行,早起晚睡,但是光明没能普照,加上不能广布德泽,所以近年凶灾害民。我以微小的身躯,依托在王侯们的上面,境内有饥寒的民众,南夷又互相侵夺,使边境骚动不安,朕非常忧惧啊。现在你深思熟虑,明白地讲论使天下太平的道理来纠正朕的过失,称颂夏、商、周三代盛世,天涯海角,人迹所至,全都朝贡服从,但三代的事情遥远,朕比不上,很惭愧。嘉奖你的美意,还有没说到的,派中大夫严助谕告朕的旨意,并告知你越人的事。”
严助谕示汉武帝的旨意说:现在大王就发兵、屯驻、征伐越人的事上书,所以陛下派遣臣下严助来告诉你伐越的事。大王住的离京城远,事情急迫突然,来不及和你共同计议。朝廷政事有阙失,使你忧虑,陛下对此很遗憾。战争固然是凶器,圣明的君主轻易不使用,但是,从五帝三王禁暴止乱,不用战争的,还没有听说过。汉朝是天下的宗主,掌握生杀的权柄,用来制御四海之内的生命,有危难的盼望得到安定,生变乱的希求得到治理。现在闽越王贪婪暴戾没有仁爱之心,诛杀自己的骨肉兄弟,背离自己的亲戚,所做的事很多不义,又多次兴兵侵夺欺凌百越,兼并邻国,以此施暴逞强,又用阴谋诡计,进入中原燔烧寻阳(县名。在今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东北)楼船,想招抚会稽郡(汉郡名,治所在吴(今江苏苏州市),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,茅山以东地区,浙江大部(西北一小部分除外)及福建全省。),继承越王勾践的事业。现在,边境又报告说闽王率两国攻打南越。陛下为了万民安危,从长远考虑,派使者谕告越人说:“天下安宁,各自继承先世的事业安抚民众,禁止互相兼并。”有关官员疑忌闽王有虎狼之心,贪图据有百越的好处,犹豫于背逆归顺之间,不遵奉天子的明诏,那么会稽、豫章(治所南昌(今江西南昌市),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西省)二郡就必定有长久的忧患。况且天子的军队只有诛讨而没有战斗(谓王者之兵只是行诛,而无战斗,故曰不伐),又怎么会烦劳百姓辛苦士兵呢?所以派遣两位将军屯兵边境,耀武扬威,张扬声势。军队还没有全部聚集,上天诱发闽越王弟余善的归降之心,使闽王陨命,皇上就派使者命令屯驻在边境上的汉军撤兵,不要耽误了农时。南越王非常高兴感受皇上的恩泽,承蒙皇上美好的德行,愿意革心洗面,改变以前的做法,亲自随使者入汉谢恩。因为身体有病,不能前来,所以派太子婴齐入汉侍奉;一旦病体痊愈,希望俯伏北阙,拜望汉廷,以报答皇上的大德。闽王于八月在冶(县名。在今福建福州市)南举兵,士兵疲倦,三王(指南越王、东越王、闽越王)的军队互相攻打,藉助闽越王的弟弟余善诛杀了闽越王。直到现在闽越国内空虚,派遣使者献上符节,请求汉天子立王,不敢自立,等待天子的明诏。皇上遣将屯兵扬威之举,没有挫钝一件兵器的锋锐,没有死伤一兵一卒,就使闽越王服罚受诛,南越王感受恩泽,威武震动残暴的君王,仁义保存危亡的国家,这就是陛下的深谋远虑啊。事情的效果显现在眼前,所以派臣下严助来告诉你皇上的旨意。于是淮南王谢罪说:“即使是商汤征伐夏桀,周文王征伐崇侯虎,实在也不过如此。臣下刘安大胆妄为,以自己愚蠢的想法胡言乱语,陛下不忍心施加责罚,派使者诏告臣下刘安先前没有听说的事理,臣下不胜荣幸!”严助因此和淮南王互相结交后返回京城。汉武帝非常高兴。)

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!jz_fbzt! 快速回复 !jz_fhlb! !jz_lxwm! !jz_gfqqq! 骆姓论坛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